高圣芬,中国台湾玫琳凯公司第一位资深首席经销商,她用2年零8个月晋升首席经销商的时间成为玫琳凯公司进入“首席督导”时间最短的记录保持人,她曾荣获除美国外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玫琳凯国际销售皇后称号,从她衍生的玫琳凯团队超过了7000位美容顾问,团队营业额连续两年超过三亿台币,被玫琳凯美国总部奖励一辆“宾士320”,被玫琳凯美国总部招待海外旅游23次。
2001年,在台湾地区,有一本名为《因为你值得》的书畅销宝岛,该书的作者便是高圣芬。
家庭主妇
少年 乡下姑娘
1959年,高圣芬出生长于台湾南部乡下的一个军人家庭,父亲是军官,常年在外地工作,母亲在医院做护理工作。高圣芬在家排行老大,其下有二弟一妹。对她人生影响最大的是她的父母亲,她父亲一直关心和期待着高圣芬的成长,她父亲曾在高圣芬小学毕业纪念册上题上的“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句看似老套的警句至今还激励着高圣芬。高圣芬的母亲是一位慈祥而不乏智慧的女人,她母亲从不给孩子“考第一”的课业压力,反而注重培养她们四姊妹独立生活的能力,母亲还有种“天塌下来有高个子顶着”的坚强与洒脱,同时还有一种“革命”的乐观注意精神。由于父母工作繁忙,无法有更多的时间照顾子女,作为长女的圣芬自然承担起帮助父母照顾弟妹的事情。也许正是这样的环境,这样的磨练,铸就了她坚强的个性和乐于助人的秉性。也正因如此,才成就了她在玫琳凯的辉煌业绩。
家庭 “尴尬”不安
从台北师范大学毕业后不久,24岁的高圣芬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可是这座金碧辉煌的婚姻殿堂并不是想象中的那般完美。首先面临的是经济问题。由于夫妻俩都是学校任教的老师,所以面对台北市价值不菲的房市,可谓望尘莫及。为了节省开支,只好与先生的姐姐、姐夫同住。
“三十平左右的三房公寓,姑姑、姑夫一间,先生和我一间,婆婆及侄子一间,等我生下女儿,足足住七口人,拥挤可想而知。就在不足五平方米的小天地里,我们一家三口住了五年。”
这就是高圣芬所面对的“尴尬”环境。
婚姻 不应该是这样的啊
接踵而至,高圣芬所面临的就是婚姻生活的单调乏味了。由于要照顾两个孩子,高圣芬很乐意地辞去教师工作后便做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家庭主妇。那是一段令高圣芬很窘迫的日子,她这样描述她每天的生活:“早上,先起床弄早点,送走在中学任教的先生和读幼稚园大班的女儿;然后回头再和刚满一岁的儿子睡‘回笼觉’,他睡到九点多想醒,我翻身拍啊拍的让他继续酣睡,或给他塞瓶奶继续睡觉。下午做家事,傍晚弄晚餐。到了晚上,老公下班很累地回到家,一天下来累积了满腹的话语想和老公‘分享’与‘沟通’。不过,常常觉得自己怎么像面对一堵石墙在说话,连回音也没有。于是,只好沉溺于连续剧与录音带!特别是八点档与九点半档连续剧的爱恨情仇,跟着欢笑类流,让虚幻的剧中人生点缀我无聊的生活。”
那段时间,高圣芬很不快乐,为了改变自己,她试着和先生沟通:“婚姻不应该是这样的啊?”先生愣愣地回答说:“可是人家都是这样的呀!”此时的高圣芬更加孤单了。而越到后来,心理闷的难受的高圣芬总是隔三岔五地老是给先生找“麻烦”,家庭生活陷入“一地鸡毛”,回想那小吵不断的日子,她先生蒋添国回忆说:“老婆令我一天生活在天堂,一天生活在地狱。”
事业 美丽的“天使”
事实上,高圣芬的性格其实并不真正适合做纯粹的家庭主妇,她外向,而且积极,喜欢与人接触、沟通、乐意帮助他人。她渴望改变,渴望找回原来那快乐的高圣芬,渴望婚姻美满,更渴望有自己的事业。
1994年岁末,在“鱼与熊掌兼得”的“贪心”驱使下,高圣芬终于勇敢地走出了家门,那天,正好是周末,家里贯常地挤满了人,高圣芬带着小孩来到户外,脸上写满迷茫的她突然遇到了好友詹明娟,当时,玫琳凯刚登陆中国台湾地区,而好友詹明娟正刚刚加入玫琳凯,通过交谈,詹明娟便建议正处于人生“瓶颈”的高圣芬加入玫琳凯事业,以此改变自己目前的窘况。
就这样,高圣芬第一次听说了玫琳凯。
第二天晚上,高圣芬来到詹明娟住处,那一晚,几乎是高圣芬命运的转折点,在詹明娟家的书房里,她时而坐时而站,她完全沉浸在她手中所握的那本由玫琳凯女所著的《我心深处》一书中了,她深深被玫琳凯"艾施女士在近50岁时破釜沉舟的创业故事所感动,艾施女士的勇气、毅力和对生命的热爱一点一滴地深入到了高圣芬的灵魂深处。特别重要的是,玫琳凯的“信念第一、家庭第二、事业第三”的生活优先次序完全与崇尚基督教的高圣芬吻合。当然,她更认同玫琳凯文化中强调的“你希望别人怎么看待你,你就怎样看待别人”的销售哲学。
“为什么不给自己改变的机会呢?”高圣芬不停地扪心自问。
当时她想,玫琳凯的产品好,价格合理,自己可以理直气壮地推荐给朋友而不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