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版块| 我的| 发帖| 消息
主题:张怡筠:完美“不完美”的童年 [电脑版]
贾玉华发表于 2013-02-13 17:48
游戏中的孩子最“完美”
在生下宝宝之后,父母该考虑的就是宝宝的童年成长问题了。童年的孩子在什么情况下最容易感到幸福呢?调查结果显示,孩子的天性是在玩耍中,在做游戏中散发出来的。在做游戏的时候,他们往往容易全心投入,而这个时候就是他们感觉最幸福的时刻。
我自己小的时候住在医院的家属大院里(父母是医生),跟很多小伙伴玩打仗的游戏或是一起跳格子。每每想来,总会不自觉得嘴角上扬。有个那么大的院子可以玩耍,父母给我的自由度比较大,和小伙伴在一块就是很棒的童年。我认为父母是应该尽量让孩子发挥出喜欢玩耍,喜欢做游戏的天性,这时他们才最开心!

“不完美”童年的认知误区
现在很多父母认为,孩子学习成绩好,做父母的才算是成功,成绩不好,父母就容易变得焦虑。妈妈会觉得自己没有把最好的条件提供给孩子,没有把最好的一面展示给孩子。那么怎样才能使自己更有能力呢?我认为,成功的妈妈,应该是热爱生活,首先能活出深刻而精彩自我的。
我看到过不少只会读书,其实过得一点也不开心的孩子,而很多这样孩子的父母,到孩子长大之后,就会觉得有遗憾,会觉得我的孩子除了读书,好像其他什么都不会。如果父母能够及早了解这一点,自己和孩子的烦恼都会少很多。
通过多年做孩子的情商夏令营,还有很多的成人情商指导课程,我发现很多父母在孩子成长问题上的不愉快都是源于对父母和孩子之间界限的不明确。
在家庭教育中,很多父母都会认为,我的想法就应该是孩子的想法,我的感觉就应该是孩子的感觉,而不是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个体来看待,这是认识上的一个误区。比如,孩子考得不好,做父母的当然可以生气,可是孩子自己可能会有其他的想法,例如,他本来就不喜欢这门课程,觉得能考到这个分数就不错了,但是父母往往就会认为:“你不求上进,还不感到羞愧吗?”很多父母容易把自我的感觉和情绪强加在孩子身上,在中国这种家庭关系比较紧密的文化中非常容易遇到此类问题,再加上现在很多都是独生子女,这样的状况就更加明显。作为父母,我认为更多的应该是“陪伴”孩子的成长,而不是“负责”孩子的成长,这完全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概念。多了解下孩子的想法,学会多倾听,而不是一味地把想法强加于孩子身上。
面对孩子在学习上的挫折,父母要帮助孩子建立学习的自信力,抗挫抗压能力,还有自我激励的能力。不要一上来就过多的责骂,而是首先要启发式的提问,问孩子自己的感受是怎样的,问他自己觉得没考好的原因在哪里,接下来自己觉得可以怎样来解决,需要父母帮助他做什么。当然,孩子可能会给出一些负面的归因,比如说,我很笨啊,老师出题太难,运气太差等,那么父母就要开始给他正面归因,要帮助他们捍卫学习的热情。
还有一个误区是很多妈妈都有“担心孩子输,但又怕孩子太辛苦”的心理。我一直觉得,现在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要拼的是聪明,而不是拼力气。我建议,在孩子上小学之前,不要让他过多地上各种培训班,重要的是培养他好的习惯,好的情商能力。这就相当于给造房子打地基,如果地基打好了,将来他才有能力去有专注力,有自制力,有好的习惯去学习,那么任何学习都不会是问题。等孩子上了小学之后,父母在家中也要重视高质量的情绪互动。小孩一放学回来不要首先就问,“你今天在学校乖不乖?考得好不好?”而是要问,“今天在学校有没有遇到什么开心的事?可不可以跟妈妈说说?”我认为家长和孩子的情绪互动,是不论学校功课再多,课业压力再大,做父母的都不应该忽略的。

浏览大图
回帖(1):
1楼:完美母亲创造完美童年,完美人生始于完美童年。(莘祺阳光)

全部回帖(1)» | 最新回帖
收藏本主题 | 发表新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