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天津9月9日专电(记者周润健)由于工作繁忙等原因,父亲淡出家庭教育的现象比较普遍,孩子的抚育责无旁贷地落到了母亲肩上。殊不知,这样容易导致孩子与父亲情感淡漠和性别社会化障碍,尤其是男孩子缺少男性气质,胆小、怕事、懦弱。
教育专家表示,在家庭教育中,仅有母亲关心的孩子是“缺钙”的。改变父教缺失,母亲应当放权。
天津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中国家庭教育学会理事关颖指出,家庭教育中,父教缺失不仅是普遍存在的“男主外、女主内”传统观念和行为习惯的影响,更与在家庭小环境中母亲对父亲参与育儿的态度、以及是否为父亲创造接触孩子的环境密切相关。父亲更多地参与家庭教育,一个前提条件是母亲放权。
无论母亲多么能干,在孩子的教育上也不要大包大揽,一人独做。“妻子体贴丈夫,怕孩子给丈夫添麻烦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教育孩子不同于干家务。”关颖说,鼓励丈夫当“甩手掌柜”,从另一个角度来认识,是剥夺了父亲了解孩子的机会、接触和教育孩子的权利。“母亲在为孩子辛勤付出的同时,忽视了让孩子感受父亲的存在、接受父亲的影响,很容易导致父亲成了孩子的陌生人。”
关颖认为,无论父亲有多忙、离孩子有多远,做母亲的都要积极创造父亲与孩子相互了解、彼此沟通的条件,尽可能拉近孩子与父亲的心理距离。比如,在彼此生日或其他重要的日子,提醒他们相互祝愿;在节假日安排一家人共同休闲娱乐、承担家务,尽可能把孩子的事让权给父亲,保障父子有更多的共同时间等等。
“当然,父亲不缺位关键还在自身。”关颖强调说,“父亲对孩子的作用是任何人不可替代的,履行父亲职责的方式多种多样,关键是心中有孩子,肩上有责任,这样才能以符合自身特点的特殊方式与母亲实现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