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版块| 我的| 发帖| 消息
主题:业余无线电通信(第三版)-莘祺网PDF文件整理版
zhangjingyu 
1.2业余无线电的起源及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1.2.1业余无线电通信的起源
业余爱好者在无线电技术的发现和应用舞合上发挥了他人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17世纪科学家麦克斯韦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1887年,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将这些科学成就应用到实践中,则首推业余无线电鼻祖意大利人马可尼。1895年,21岁的马可尼在意大利波伦亚他父母的别墅楼上与1.7km的附近山丘之间成功地进行了通报实验,他的这一业余科研成果使无线电通信成为现实。经过不断实验,1901年12月马可尼又成功地实现了电波横跨大西洋的实验。先驱们的行动激励了世界各地大批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探索、研究兴趣,爱好者的队伍日益壮大。澳大利亚、英国和美国分别于1910,1913,1914年先后成立了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组织。

在商业和政府对无线电通信需求量大增的情况下,业余无线电通信被赶到了当时人们普遍认为没有实用价值的短波段开始新的试验。1921年,意大利罗马近郊发生了一场火灾,一台几十瓦功率的业余电台在短波段上发出了求救信号,结果却被远在千里之外的丹麦业余电台收听到了,短波波段能进行远距离的通信引起了轰动。1923年,美国的两位业余爱好者正在本土用短波相互联络,法国的一位业余爱好者意外地在欧洲听到了他们。于是,三人完成了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远距离通信,短波从此成为人们远程通信的主要波段。

业佘无线电爱如者们执着不懈地涉猎各种未知的通信模式。20世纪50年代初期,美国空军发展新一代的轰炸机,在设计时去掉了报务员的位置,不用电报只用语音通信,一般的调幅、调频难以满足通信距离的要求。贝尔实验室估计需要花费上亿美元的研究费用才能解决这个问题。但空军中的无线电爱好者莱曼和葛利斯伍德将军十年前就开始试验业余频段“单边带”,这是一种效果比传统方式好得多的新技术,他们把自己的业余电台装到了一架飞机上,环球一周,始终保持了与内布拉斯加的司令部联系。这种通信设备后来被无线电界广泛应用。

1.2.2中国业余无线电历史的简述
中国的业余无线电活动始于20世纪10年代末20世纪20年代初。随着西方先进科学技术的涌入和无线电广播业在华夏大地的萌动,激起国人对无线电技术的爱好与追求,他们从简单的矿石机收听起步,进而提高自己的收信水平直至发信,成为中国的第一批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如张让之(AC8ZT/XU8ZT/C1ZT)老前辈从光绪卅年(约1904年)就迷上了电器机械,20世纪10年代初,又请友人从美国带回一套三灯机的材料,装成后昼夜收听CW,开始了业余无线电通信的研究,1930年又开始研究短波发射,继后一直为我国业余无线电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直至1949年逝世。而供职于天津海关的蒋宗衡(X2AY/AC2AY/XU6AY)前辈,1923年就用X2AY的呼号开始了业余短波通信。
zhangjingyu回帖于2017-04-25 11:55[查看电脑版]
下一楼»:出现在中国最早的业余无线电组织是由在华的外国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于1929年成立的“中国国际业余无 ..
«上一楼:第1章什么是业余无线电通信
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无线电通信已经深入到包括人们日常生 ..

查看全部回帖(8)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