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版块| 我的| 发帖| 消息
主题:二百卌孝图
zhangjingyu 
原文出处
汝有田舍翁(1),家资殷盛(2),而累世(3)不识"之""乎"(4)。一岁(5),聘楚士训其子(6),楚士始训之搦管临朱(7),书一画,训曰"一"字;书二画,训曰"二"字;书三画,训曰"三"字。其子辄(8)欣欣然,掷笔归告其父曰:"儿得矣,儿得矣;可无烦先生矣,重费馆谷(9)也,请谢(10)去。"其父喜,从之,具币(11)谢遣楚士。
逾时(12),其父拟征召姻友(13)万氏姓者饮,令子晨起治状(14),久之不成,父趣之(15)。其子恚(16)曰:"天下姓字(17)伙(18)矣,奈何姓万,自晨至今,才完五百画也。"
初机士偶一解,而即以訑訑自矜有得。殆类是已。
(节选自《应谐录》)

译文
汝州有个地主,家产很是富裕,可是祖祖辈辈都不识字。有一年,他请了楚地的读书人来家教他的儿子读书识字。老师开始教地主的儿子执笔描红写字,在纸上画一笔,对他说:“这是一字。”画两笔,说:“这是二字。”画三笔,说:“这是三字。”地主的儿子刚写完,便十分高兴,把笔一丢,回到他父亲那里,告诉他:“我已经学会了,不必再麻烦老师,花费那么多的钱请老师了。”他的父亲很开心,依着儿子,拿出钱来把楚地老师辞退了。
过了几天,他的父亲准备邀请姓万的姻亲来喝酒,一早就让儿子写请帖。过了很久还没有写完。父亲去催促他。儿子生气地说:“天下的姓氏那么多,为什么要姓万?我从一大早开始写到现在,才写完五百画。"
那些本来有一点小聪明还可以读书的人偶然懂得一点,就自夸已经学有所得,不想再进一步学习上进。大概像田舍翁之子这般人吧。

注释
1、汝:汝州,今河南省西部。
2、田舍翁:年老的庄稼汉。这里指地主。
3、家资殷盛:家产富裕。
4、累世不识之乎:几代人都不识字。累世,数代,接连几个世代。
5、一岁:一年。
6、 聘楚士训其子:请一位楚国的老师教育他的儿子。楚士,楚国的读书人。训,教育。
7、搦管临朱:拿着笔描红,练习写字。管,笔的代称。临朱,照着红颜色的原本写,即描红。
8、辄:就,便。
9、馆谷:请人开管教授功课应付给的酬金,即学费。
10、谢:辞,辞退。
11、具币:准备钱财,礼物。
12、逾时:过了一些时候。
13、姻友:指有姻亲关系的亲戚。
14、治状:写一封请帖。治,办理;状,帖子一类的书信。
15、趣之:催促他。趣,同"促",催促。之,代词,他,指田舍翁的儿子。
16、 恚(huì):抱怨,怨恨,恼怒。
17、姓字:姓氏。
18、伙:多。
19、奈何:为什么。
20、夥(guo):众多。
21、挪:握,持。

简析
而累世不识'之''乎'",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就把一个典型的目不识丁的斗大的字都不识几个的土财主的形象勾画出来了。至于一句"儿得矣,儿得矣",则很生动的描绘出了其子在学会"一"、"二"、"三"之后那种自以为掌握了获得知识诀窍的得意神态,同时也表现出他的幼稚无知。 富翁的儿子哪里知道,学习不下功夫,浅尝辄止,满足于一知半解,是迟早要出洋相的啊。我们当代人处于一个知识爆炸的信息时代更应该循序渐进,扎扎实实的搞好学习,为将来报效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zhangjingyu回帖于2022-01-16 17:59[查看电脑版]
下一楼»:记得应该学过这篇古文,但题目好像不是《应谐录》,忘了是什么了。

然后在电脑上搜索表 ..

查看全部回帖(6)
«返回主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