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4阅读
  • 2回复

古诗词里的七夕情思 [复制链接] [手机版]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zhangjingyu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绿 楼主  发表于: 2019-08-07 07:07:34 星期三
从“在天愿做比翼鸟”到“人生若只如初见”,古诗词里的七夕情思

农历的七月七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又称乞巧节。从古至今,文人墨客在七夕这天遣怀抒情,留下无数朗朗上口的诗篇。逢此佳节,烂柯人君与大家一起感悟下七夕诗词之美与背后的故事吧!

一、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被天下有情人推崇的七夕节,源于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神话故事。而牛郎织女相会的神话,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天文观念。初秋时节天晴时,如果我们仰望夜空,会发现一条由繁星组成、如银色河流的光带,我们称之为银河。而在银河之西,有一个由四颗小星组成,如梭子状的星系,我们称之为织女星。与织女星相对,银河东有一颗大星带两颗小星,古人讲是牛郎担着两个小孩,我们称之为牵牛星。


(牵牛、织女星示意图)
早在先秦时期,诗歌总集《诗经》中就有“维天有汉, 监亦有光。跂彼织女, 终日七襄。虽则七襄, 不成报章。睆彼牵牛, 不以服箱”的句子。在《诗经》中,古人就将两个小星座比作人间勤劳耕织的牛郎和织女,但还未给他们想象爱情故事。到了汉代,在人们的想象与构造中,牛郎与织女凄美的爱情故事为人们所熟知。成书于汉代的《淮南子》记载:“鸟鹊填河成桥而渡织女”。而据晋葛洪《西京杂记》记载“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褛,人俱习之”,这就是乞巧风俗的来源。


(乞巧图)
牛郎与织女的故事越传越广,到魏晋南北朝时期,故事定型。南朝梁殷芸的《小说》中,就记载了织女私奔下凡,被王母发现后残忍拆散,从此相隔于银河两岸,与我们今天熟悉的故事情节大体一致。而七月七日这天,也成为一个固定的节日,少女乞巧祈愿自己心灵手巧。而世间的有情人逢此佳节,也在此日相会。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歌颂牛郎织女爱情故事的诗歌,最有名的当为古乐府《古诗十九首》的第十首:

迢迢牵牛星, 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 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 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 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 脉脉不得语。

到了唐代,人们在七夕这天,无一不怀念牛郎织女的故事。人们仰望星空,感慨他们的爱情故事。正如杜牧《秋夕》所讲: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二、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大唐玄宗年间,多情的圣人“重色思倾国”,而美丽的杨太真“天生丽质难自弃”。于是从此一朝入宫,“六宫粉黛无颜色”。唐玄宗在位期间,大唐国力达到鼎盛,年老的玄宗渐渐失去了政治上进取的锐气,沉迷于享乐之中,宠爱杨贵妃。承平日久的玄宗渐渐失去了忧患之心,放任胡将安禄山的扩张。帝国的东北部发生了大叛乱,“惊破霓裳羽衣曲。”待叛军攻破长安,玄宗带着贵妃仓皇南逃。途径马嵬驿时,六军不发、众情汹涌,杀掉宰相杨国忠,要求玄宗赐死贵妃,“君王掩面救不得”。

待战乱平定,长安收复,玄宗回宫后,面对着华清宫里种种令人刻骨铭心的场景,感触颇多,正所谓“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便派道士四处寻找,道士“上穷碧落下黄泉”,终于找到了一名叫太真的仙子。仙子“雪肤花貌”,见到情郎,哭的梨花带雨,但始终不能团聚。终于,玄宗想到了曾经七月七日这天,在“长生殿许下的誓言: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三、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北宋神宗年间,秦观得到了文坛领袖苏东坡的赏识,成为“苏门四学士”之一。不久被苏东坡以贤良文学荐为太学博士,可谓是春风得意,意气风发。秦学士才貌出众,汴京女子无一不沦陷。

秦观在京一帆风顺,便把年迈的母亲接到京城。为服侍母亲,便找了一个小丫头,姓边名朝华。朝华样貌出众,又聪明伶俐,很快讨得秦观的喜欢。秦观教她识文断字,她天资聪慧,不久便成为秦观的“贤内助”。她除了照顾秦观母子起居,还能为秦观点墨抄文、点评诗文。秦观的母亲见二人关系十分亲密,便主张秦观纳其为妾(秦观早年已娶妻)。二人情投意合,自是十分愿意,相传,他两喜结连理的那天是一个七夕节。秦观作诗:

天风吹云入栏杆,乌鹊无声子夜阑。

织女星明来枕上,了知身不在人间。

新婚燕尔,朝华情窦初开,对秦观百依百赖,已是中年的秦观也十分宠这个小丫头,两人可谓如胶似漆,如神仙眷侣。可惜世事无常,不久王安石变法,秦观作为苏轼一党被贬官杭州。秦观不忍她跟着自己吃苦,便写信给边父,让他把朝华带回家。边父来接她时,恰又是一个七夕,朝华知道后,如晴天霹雳,顿时泪流满面,不愿离去。秦观为了宽慰她,骗他说只是有事暂时离开,不久后就来接她,又做词一首,让她安心: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朝华回家后,满心欢喜等夫君来接她,可是千等万等,始终不见来人。她心生怀疑,一再打问,终于得知真相。于是她毅然背上行囊寻找秦观。风尘仆仆的朝华到了杭州,秦观见后久经干涸的心终于得到一场甘霖。可惜老天总喜欢捉弄人,不久秦观在政治风波中再次受挫,被削职为民、被贬到偏远的梆州。秦观此次再不忍心朝华追随他,便狠心赶走了朝华。

朝华泪眼朦胧,走了。不久后,她就听闻她钟爱一生的秦少游客死于途中。她万念俱灰,便削发为尼。不知她焚香诵经之时,佛能否渡她超越情劫?

四、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大清康熙年间,宰相纳兰明珠权倾朝野,而他的儿子纳兰容若更是得到了他全力的培养。纳兰出身贵胄,锦衣玉食,却不像其他公子哥斗鸡走马,游戏人生。一代硕儒徐乾学是他的老师,他虚心向老师求教,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年纪轻轻就以作词闻名于世,才情折服世人。

年少时鲜衣怒马、逍遥得意的纳兰一定想不到自己的情路多么坎坷。相传,明珠曾经收养一义女,可谓是国色天香。此女与纳兰一同长大,青梅竹马,感情深厚。但明珠为了讨好康熙帝,便将此女送入宫中。她进入宫中,就再无音信,纳兰日思夜想、悲痛欲绝。终于,有了机会,宫中办丧事,需要请喇嘛做法,他便收买喇嘛,扮作喇嘛,入宫诵经,终于得以一见。两人相见,泪眼对望,但宫禁森严,终不能一语,纳兰怅然而归。后来,他凭借八旗子弟的出身,入宫当了皇帝的侍卫,直达31岁英年早逝,也许是为了有机会见到心上之人吧。多年后一个七夕,纳兰回忆起了自己初见情人的场景,有感而作: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后来,纳兰娶了两广总督卢兴祖之女为妻。妻子出身于书香门第、与纳兰性趣相合,好不般配。夫妻情深意切,经常在一起吟诗弄对、赌书泼茶。二人的生活旖旎温馨,十分和谐。可惜天道无常,卢氏正值韶华,却不幸命陨黄泉,与纳兰诀别。

纳兰遭此重击,从此失去了爱情的激情。他终日蘸着血泪写下一首首缱绻凄恻、缠绵悱恻、凄凉悲怆的爱情词。又是一个七夕,纳兰深夜又梦到已故妻子的亡魂。梦断时分,仰望夜空,银河两岸牛郎织女星闪闪发亮。纳兰泪如泉涌,黯然低吟:

乞巧楼空,影娥池冷,佳节只供愁叹。

丁宁休曝旧罗衣,忆素手、为予缝绽。

莲粉飘红,菱丝翳碧,仰见明星空烂。

亲持钿合梦中来,信天上、人间非幻。

本帖通过发布。

尊重每位祺师,做有价值的祺文化社区!欢迎光临,并感谢您的支持与陪伴!
我希望能通过这个论坛让更多的朋友更多的关爱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不要等到有一天失去后才知道没有好好的珍惜,才知道
拥有的珍贵!亲爱的们,如果你懂得,请把这份关爱传递,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爱心接力当中,让每个人的心中都洋溢着爱的温馨!

我们应该知道:岁月如梭!其实生命,是很短暂,也是很脆弱的东西…… 设置自己的帖子签名请点这里!
离线zhangjingyu

只看该作者 沙发  发表于: 2019-08-12 09:10:23 星期一  点亮(0)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 七夕始于汉朝,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相传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七夕节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禄寿、礼拜七姐、陈列花果、女红(gōng)等诸多习俗影响至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汉字文化圈国家。 2006年5月20日,七夕节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节日起源

星象崇拜

人们对牛郎织女自然天象的崇拜由来已久,可追溯到远古时代。《春秋命历序》:“天地开辟,万物浑浑,无知无识;阴阳所凭…日月五纬俱起牵牛;四万五千年,日月五纬一轮转;…定天之象,法地之仪,作干支以定日月度。”《开元占经》卷61引石氏曰:“牵牛生于列泽之邑,以主越国”。按:牵牛星是吴、越之地的分野星。关于“牛郎织女”的天文星空区域所对应地面上的具体地域分野,收录于《汉书·地理志》:“粤(越)地,牵牛(牛郎)、婺女(织女)之分野也,今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南海、日南皆粤分也”。“牵牛婺女”最初的含义是粤(越)地用以作天文星区对应地理分野的“分星”。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后来民间把故事进一步发挥,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

时间崇拜

“七夕”月逢七、日逢七。在古代,古人把日、月与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尚书考灵曜》:“(天地开辟),七曜俱在牵牛初度”。《易纬通卦验补遗》:“天皇氏之先,与乾曜合德”。按:此言天皇氏祖先与日、月、五星(七曜)合德,即其身份极为崇高。《易传》:“日、月、五星,起于牵牛。”《汉书·天文志》:“牵牛,日、月、五星所从起,历数之元,三正之始。”

七姐诞

七姐诞,又称七娘会、七娘妈诞等。七姐(织女星)是编织云彩、纺织业者,是情侣、妇女、儿童的保护神,七月七日是其诞辰。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七姐诞”是靓女们的盛大节日。“七姐诞”(七娘妈诞)的主要活动有祈福许愿、乞求巧艺、祈祷姻缘、保护小孩平安等。拜七姐这类活动已为人遗忘,只有极少数的宗乡会馆还在这个节日设香案,拜祭七姐;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日就备妥,傍晚时分开始向七姐祈福、乞巧。七夕节乞巧是向七姐(织女)祈求心灵手巧,希望婚姻幸福,家庭美满。

民间习俗

香桥会
在江苏宜兴,有七夕香桥会习俗。每年七夕,人们都赶来参与,搭制香桥。所谓香桥,是用各种粗长的裹头香(以纸包着的线香)搭成的长四五米、宽约半米的桥梁,装上栏杆,于栏杆上扎上五色线制成的花装饰。入夜,人们祭祀双星、乞求福祥,然后将香桥焚化,象征着双星已走过香桥,欢喜地相会。这香桥是由传说中的鹊桥传说衍化而来的。

乞求姻缘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银河横贯南北,银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婺女星后来衍化成神话中的女神,民间即称为七姐、天仙娘娘、七娘妈等,是编织云彩、情侣、妇女、儿童的保护神。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七夕夜晚对着星空向织女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游七姐水
民间传说七夕节天上的七位仙女会下凡到河流中洗澡,这时的河水因沾了仙气,人们洗了不但会带来桃花运,还可以预防疾病。在广西百色、靖西等民间认为,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的水是非常圣洁干净的,七夕的水既可以驱邪避病,又能使其爱情美满、生活幸福。这个习俗和当地七仙女下凡洗澡的传说有关。

为牛庆生
旧时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贺牛生日”。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晒书晒衣
古代,“七夕”节还有晒书、晒衣的习俗,据说是可以避免虫蛀。人们选择七夕晒书据说是因为七月七日,天门洞开,阳光强烈,是龙王爷“晒鳞日”,人们多在此日暴晒衣服、棉被之类,以防虫蛀,读书人也往往在这一天曝晒书籍。汉后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主要的传统节日都已经普及全国。东汉崔实《四民月令》云:“七月七日,曝经书及衣裳,不蠹。”

应节食品

巧果
七夕乞巧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有名。巧果又叫“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乞巧果子”是七夕节的传统祭品和美点。七夕晚上人们把“乞巧果子”端到庭院,全家人围坐,品尝做“巧果”人的手艺。现在这种习俗在许多地方都已经不流传了,“乞巧果子”这种传统食品,也演变成多种花色糕点。

酥糖
在我国一些地方的糕点铺,这一天还要制作一些织女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巧酥”,出售时又称为“送巧人”,民间认为,吃了这种“酥糖”的人会变得心灵手巧。

巧巧饭
在我国山东,这一天要吃巧巧饭,乞巧的风俗十分有趣:七个要好的姑娘集粮集菜包饺子,把一枚铜钱、一根针和一个红枣分别包到三个水饺里,乞巧活动以后,她们聚在一起吃水饺,传说吃到钱的有福,吃到针的手巧,吃到枣的早婚。

瓜果

在福建,七夕节时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五子(桂圆、红枣、榛子、花生、瓜子)、鲜花和妇女化妆用的花粉。一般是斋戒沐浴后,大家轮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祷心愿。

鸾扇斜分凤幄开,星桥横过鹊飞回。争将世上无期别,换得年年一度来。 —— 李商隐《七夕》
尊重每位祺师,做有价值的祺文化社区!欢迎光临,并感谢您的支持与陪伴!
我希望能通过这个论坛让更多的朋友更多的关爱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不要等到有一天失去后才知道没有好好的珍惜,才知道
拥有的珍贵!亲爱的们,如果你懂得,请把这份关爱传递,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爱心接力当中,让每个人的心中都洋溢着爱的温馨!

我们应该知道:岁月如梭!其实生命,是很短暂,也是很脆弱的东西…… 设置自己的帖子签名请点这里!
离线zhangjingyu

只看该作者 板凳  发表于: 2019-08-12 09:10:42 星期一  点亮(0)
七夕佳节,遇见最美的七夕诗词
《沉醉东风·七夕》

元代:卢挚

银烛冷秋光画屏,碧天晴夜静闲亭。

蛛丝度绣针,龙麝焚金鼎。

庆人间七夕佳令。

卧看牵牛织女星,月转过梧桐树影。

在这支小令中,作者化用唐杜牧《秋夕》,绘制成一幅静夜(望天河)图,并赋予新的内容、新的意境。七夕之夜,月明风清,人们焚起香来庆贺节日。渴望着心灵手巧的女子也拿出了针钱在梧桐树影下乞巧,看牛郎织女相会。因此此曲具有一定的民俗学价值。


《七夕》

唐代: 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一道仙鹊架起的小桥横卧在那茫茫的银河上。 听着织女的配环叮咚,看她款款地过桥而来。 我和伊人的离别是不会停息地一年复一年。 怅然间抬头望去只见到牛郎星依旧闪烁,亘古光华不变;我的哀愁啊,就渐渐的不那么明显。

《七夕》

唐代: 白居易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

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牛郎与织女一年一度七夕相会的故事在我国可谓家喻户晓。这首以这样一个凄婉哀怨的悲剧故事为题材的小诗,抒发了钟情男女的哀怨与离恨,诗人对这对有情人寄予深深的同情。

《他乡七夕》

唐代: 孟浩然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在异地他乡适逢七夕佳节,更增加旅人的思乡思亲的情怀。可是远离家乡,看不见妻子在月下穿针乞巧,对月怀人,诗人生起无限羁旅穷愁、去国怀乡之感。


《七夕二首·其一》

清代: 德容

玉露金风报素秋,穿针楼上独含愁。

双星何事今宵会,遗我庭前月一钩。

七夕为农历七月初七之夜。民间传说牛郎织女此夜在天河相会。后附入妇女穿针乞巧、祈祷福寿等活动。

《菩萨蛮·七夕》

宋代: 陈师道

东飞乌鹊西飞燕。盈盈一水经年见。

急雨洗香车。天回河汉斜。

离愁千载上。相远长相望。

终不似人间。回头万里山。

牛郎织女的传说是中国一个古老的神话,《诗经·大东》就有了织女与牵牛两星分居银河两旁的叙述。到《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中,形成了故事的大致轮廓。


《诉衷情·七夕》

宋代: 吴文英

西风吹鹤到人间。凉月满缑山。

银河万里秋浪,重载客槎还。

河汉女,巧云鬟。夜阑干。

钗头新约,针眼娇颦,楼上秋寒。

“河汉女”三句,应题“七夕”。天孙织女,巧手梳妆,云髻高耸。她在夜空中斜依在天河边。“阑干”,这里有横斜之意,与唐刘方平《月夜》诗:“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中“阑干”意相同。

《柳梢青·七夕》

宋代: 刘镇

干鹊收声,湿萤度影,庭院深香。

步月移阴,梳云约翠,人在回廊。

醺醺宿酒残妆。待付与、温柔醉乡。

却扇藏娇,牵衣索笑,今夜差凉。

全词格调疏朗隽逸,情韵自然流丽。同时,词人巧撷神话悲剧故事中喜剧式的理想结局为发端,对现实生活中的喜剧作了衬托,使全词显得气氛热烈欢快,情趣无限。

《乞巧》

唐代: 林杰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七夕佳节,人们纷纷抬头仰望浩瀚天空,就好像能看见牛郎织女渡过银河在鹊桥上相会。家家妇女望着秋月穿针乞巧,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尊重每位祺师,做有价值的祺文化社区!欢迎光临,并感谢您的支持与陪伴!
我希望能通过这个论坛让更多的朋友更多的关爱自己的家人和朋友,不要等到有一天失去后才知道没有好好的珍惜,才知道
拥有的珍贵!亲爱的们,如果你懂得,请把这份关爱传递,让更多的人加入到爱心接力当中,让每个人的心中都洋溢着爱的温馨!

我们应该知道:岁月如梭!其实生命,是很短暂,也是很脆弱的东西…… 设置自己的帖子签名请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