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节选自《现代通信》杂志,作者BH1RYS,转载请注明出处:《现代通信》杂志公众号【CQ现代通信】。
加长版的ATAS120a天线的发射效率确实可以满意了,可是天线本来就有2.6m,再加上装车离地75cm的高度,已经有将近3.4m了,我相信大多人都不能接受这么高的一根天线吧!虽然崇尚性能至上,也还是一样希望天线能短一点!
回到家,继续动手,分别换上0.6m/0.8m的加长管最测试,结果不管是场强测试,还是实际通联效果测试,都感觉不到很大的差别!难道这根天线,不需要加长那么多吗?
带着这个疑问,再一次把0.6m的加长管缩短到0.4m,这时的天线总长正好2.0m,但是这一次测试,不管是场强测试,还是实际通联效果,都一落千丈!又成了“收音机”了!
甚至用0.5m的加长管,效果也差的不可接受!最终,我的ATAS120天线,以加长0.6m完成了“提高发射效率”的战斗!
这就是加长到0.6m之后的MINI60C实测数据
似乎我的车载短波天线真的大功告成了,而我看着这根天线,心里确实很难踏实下来!为啥呢?因为到目前为止,天线是加长了,而加长之后带来的另一个问题也随之而来!那就是原装ATAS120a天线的底座,在以后的使用中,强度是不是可以吃得消呢?只是犹豫了那么几天,我的想法就得到了验证,连接固定这根天线的M座,在一次土路行驶中,断裂了!随后,提高天线底座的强度就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断掉的M座,看来用它来安装这么长的天线真的不靠谱
参阅了一些资料,都有可取之处,但又不能完全照搬。最终我选择仿制科顿天线的底部缓冲结构,并且在这个缓冲结构下方加入了一个角度可调整天线支承架,还要用尼龙材质做一个天线底座的加强护套,等这些都加工好了我的天线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说到DIY,我的理解是把自己的想法或者需求,从想法到现实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我就不详聊了。首先在电脑上绘图,之后到不锈钢和机加工店铺,让老板帮忙给我加工一套。
为了防止再次出现M座断裂,这个尼龙加强套必不可少
两天以后,等我把这一套DIY(定制加工)的天线底座安装就位,看着自己设计的东西,变成现实,那种成就感不亚于前些日子把车载短波喊出去的感觉。
不得不提一个问题,车载短波天线,因为有一个地下镜像天线的存在,也对天线的安装高度是有要求的,我相信不少朋友都阅读过《天线手册》,这本书里对GP天线的架设,在不同高度时,天线的发射方向图有详细的剖析,我在这不再赘述了。
我在测试这根加长的ATAS120a天线的时候,用简易场强表在十多米以外,让孩子看着场强,我分几次在20m发射,并临时改变天线的离地高度(天线必须要把地线接好,目的是不改变以车体做地网的实际工作条件).
其实验结果是:天线在离地高度70cm这一点是一个分水岭!
低于70cm,天线的发射效率随着高度的降低,发射场强也迅速下降!这就是说,这是适合我的瑞纳车的最低架设高度!(特别说明一下,我认为不同的车型,这个高度应该是有所差异的。)在70cm以上的高度,随着高度的增加,到1m左右,场强表的读数基本没有什么变化,我认为这应该正好是简易场强表处于天线发射方向图的主波瓣范围吧!更高的高度,我也没有再去测试,毕竟一个人在没有专用天线可调支架的情况下,很难做具体测试。再有,我相信各位跟我一样,都不希望车载天线的架设高度太高了,毕竟天线越高,给自己行车带来的麻烦越多,不是吗?通过这的不断充电和摸索实验,我体会到“车载短波在我们大多数朋友的心里,是普遍存在一些误区的”:
一、一提到地网,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车身本身就是地网!”我的体会是UV天线的地网和短波天线的地网还是有本质去别的。短波车载天线的地网,应该是我们最大限度的利用车身有限长度的过程。
二、过于看中天分的测试数据。我倒不是看轻了天分的测试能力,而是有些数据,比如驻波比对于我们来说,不一定比天线的阻抗更能反映出天线的发射效率高低!(我这根加长的ATAS120a天线,阻抗在50欧姆附近,在20m的实测驻波比都快1.4了,但是发射效率却让我满意了!)
三、天线的发射效率不高/天线找不到谐振点,就说是你的天线接地(搭铁)线太细了。
一部车载短波电台,最大发射功率一般都只有100W吧,即使是建武TS480H也不超过200W。天线是起到什么作用的呢?是用来发射信号的,那么即使天线的发射效率不到50%,也不会有100W的功率反射回到电台去,而是转变成热量散发出去了!
一根发射效率再低的天线,你也没发现它正常工作的时候,驻波大的吓人,不是吗?我之所以这么说,我的加长ATAS120a天线,我仅仅用了2平方的编织线做搭铁线,也没发现任何问题,就是很好的例证。玩好车载短波天线,还要在心理上过好这几道坎
一、我们无法接受给自己的爱车配一个大尺寸的天线。在一寸长、一寸强这个不变的真理面前,有不少人都退缩了!有朋友提示我,天线座这个位置要是可以像UV天线那样可以放倒那就好了,这倒是一个好主意。
二、不合适的安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