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媒体的反面 广播时代的媒体 玩无线电最令人兴奋了。设想一个男孩坐在家中的房间里,手指放在
电报机的键盘上,耳边夹着电话听筒……任何男孩只要愿意,都能拥有一架真正的无线电台。——A. 弗里德里克·柯林斯,《无线电》,1915年 无线电的黄金时代
第一次跨越大西洋的无线电报在20世纪初,和有线电报一样,无线电报已经在科学界讨论多年,但需要有一个眼光远大、有事业热情的人来推动。塞缪尔·莫尔斯对电报起了这种催化的作用,年轻的意大利发明家马可尼对无线电起了同样的作用。马可尼1874年出身于富人家庭,有私人教师为他提供
教育,他十几岁时的私人教师是附近博洛尼亚大学的教授奥古斯托·里吉(Augusto Righi)。里吉给马可尼讲了德国科学家海因里希·赫兹(Heinrich Hertz)1886年发现的电磁波。马可尼一门心思探索使用电磁波进行远距离通讯的可能性。1894年夏天在他
父母的房子里做了一连串实验,逐渐改进了赫兹的仪器。那年12月的一个晚上,他把母亲请到他在阁楼上的工作室,向她展示他的成果:按一下开关,30英尺外的另一个房间里的铃就响了,无须电线连接。在接下来的一年里,他通过改进设计和加大天线,逐渐扩大了他的机器的量程。不久,他把机器移到了室外的花园里,由哥哥阿方索(Alfonso)操作,每当机器接到信号时,阿方索就挥舞小旗子示意。到了年底,马可尼的机器发出的无线电信号已经达到1英里以外,阿方索要告诉弟弟信号收到了,得鸣枪示意才行。
意大利当局对马可尼的发明并不积极,于是他去了伦敦,希望在那里引起更大的兴趣。他赢得了邮政总局总工程师威廉·普利斯(William Preece)的支持,安排他向英国政府展示他的发明。马可尼在英国期间,成功地用
莫尔斯电码向几英里以外的地方发送了电报,电波飞越的地方有陆地,也有水面。他还在伦敦作了两次讲座,介绍他的发明。1899年,他把无线电报发送过了英吉利海峡。同年,他应《纽约先驱报》之邀去美国,用他的机器报道美国杯游艇赛的赛况。1901年12月,他第一次从英国的康沃尔发电报跨越大西洋到加拿大的纽芬兰。这个成就令人赞叹,但立即采用了这一技术的是船对岸和船对船的通讯,并不是长途电报。马可尼无线电报公司很快成为向商船和军舰提供无线电设备和服务的主要供应商。
无线电报的逐渐普及与泛滥新技术也吸引了业余爱好者的兴趣,特别是在美国,因为没有对使用无线电设备的限制,所以人们都想自己动手试试看。20世纪刚开始时,拥有一台无线电相当于打开了通向一个崭新世界的窗口。业余爱好者可以听到政府发送的消息,彼此也可以发信息。有些业余爱好者的设备比海军的还要先进。安装发报机和收报机非常复杂,怕麻烦的人是做不成的,想用无线电报机进行通讯还得会莫尔斯电码。即使如此,无线电还是成了男孩们的普遍爱好,这方面根斯巴克和其他鼓动者功不可没。1908年10月,《电气工程师和机械师》(Electrician and Mechanic)杂志报道说,巴尔的摩的年轻人当中爆发了"无线电报热"。"这些业余人员的年龄差别很大,最小的还不到15岁……至少有30个无线电爱好者拥有非常先进的收报机和发报机。"
其他城市也出现了相同的情形。纽约的一个年轻无线电爱好者在1909年4月告诉《现代电气》(Modern Electrics)杂志:"我接收到的信号来自各种各样的地方。纽约肯定有好几百台
业余无线电报机,整夜都有信息在空中传送。我的机器接收半径是75英里。"1910年,《电气世界》(Electrical World)估计"芝加哥的业余无线电报台不少于800台"。芝加哥的无线电爱好者团体十分活跃,其中心是芝加哥无线电俱乐部,它每晚8点发出测试电报,供爱好者调试机器之用。《电气世界》报道说,俱乐部的有些成员用风筝拉高天线,以此扩大信号传送的量程。根斯巴克开办了两本杂志为无线电爱好者服务,一本是《现代电气》,另一本是《电气实验者》(Electrical Experimenter)。1909年,他还创建了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全国协会,名字叫"美国无线电协会",很快就有几千人加入。1912年,根斯巴克估计美国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和实验者"人数高达40万。当时的大多数无线电台都既能发报又能收报,虽然发送的距离远不及接收的距离。那是一场借无线电波进行的大范围交流,谁想加入都可以。
这一切固然使参与者兴奋激动,但几千台无线电报机一拥而上,完全放任自流的坏处也随即显现出来。早期的无线电台在好几个频道上同时广播,所有在接听范围内的电台都能听到。尽管马可尼和其他人努力钻研,但总是解决不了调频的问题,无法把具体电台的操作限制于某个无线电频道,消除其他电台的干扰。1906年,《电气世界》指出:"情况发展到非常复杂的地步,除非很快采取措施,否则就会变为类似电话中转站的情形,所有人都在同一条线上同时说话……现在对无线电报要么是进行管理,要么是任其陷入混乱,两者中当然是前者为好。"后来,业余电台开始干扰商业和海军的无线电收发机,在有的情况中是出于无心,但也有故意的时候,这使得这方面的担忧更为加重。1907年,《电气世界》报道了一个案子,里面涉及住在华盛顿特区海军基地附近的一个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住在附近的一个年轻人,父亲是警察。他自己建起了无线电台,以拦截官方通讯为乐,有时自称是远方的海军基地,有时说自己是配备了无线电台在海上航行的军舰。当地警方得知了此事,但警方说他们无权干涉那个年轻人的实验。"
民用无线电报泛滥的危害到1908年,关于无线电干扰以及业余爱好者与商业和海军电台之间冲突的争议从专题刊物扩展到了主流报刊。1908年3月,《旧金山呼声报》(San Francisco Call)上一篇文章的标题赫然是:"国会喝令美国男孩:小子,住手!"文章把这种情况描绘为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和勇气十足的年轻人的斗争,那些年轻人的"坚忍、精力、好奇心、求知欲、行动能力和热爱实验代表的正是我们国家最可贵的精神"。报道提到,在旧金山、华盛顿特区和其他城市中,对电台干扰抱怨的声浪越来越大,致使有人呼吁进行管制。但它又说,旧金山市内和周边的大部分年轻人都是守规矩的。
从日落到午夜,太空中满是穿梭往来的无线电波……傍晚时分,一般从8点到10点,是湾区的
孩子用无线电台和朋友交谈最忙的时间。这也是人们抱怨的"干扰"通常发生的时间。为了孩子们的名誉和信用,我必须说我本人没听说过一例他们公布了偶然收到的信息的事情,尽管他们中有些人是操作无线电台的高手。他们大多强力谴责在政府或商业电台正忙的时候"闯入"的行为,在这种时候,他们都不会发送电波。一个孩子对我说:"有些人把我们所有人的名声都败坏了,但多数人是通情达理的,在湾区的船只和电台工作的时候不会打扰。" 但是,对业余爱好者还有更加严重的指控,说他们阻碍海上救援行动或广播虚假的紧急呼救信号。1909年1月,业余无线电台严重妨碍了援助一艘出了故障的轮船的努力,它们播出了几组错误的坐标,使救援者怎么也找不到出事的轮船。领导救援工作的K. W.佩里(K. W.Perry)船长对《基督教科学箴言报》(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说,到了进行管制的时候了。"我们一直感到,对使用无线电台进行一定管制有其必要性,但过去几天的经验表明了需要进行管制的迫切性。"后来又发生了几起类似的事件。当1912年,对"特里号"鱼雷驱逐舰的救援受到业余电台的阻碍的时候,政府感到了必须采取行动的压力。
正如一位海军军官对《电气工程师和机械师》杂志所说:"特里号"事件给颁布联邦许可证法提供了充足的理由……有一个多小时的时间,业余电台一直在干扰求救信号的接听。多次要求他们停止彼此发送信息,但他们不但不听,有些人还口出不逊……世界上只有美国不要求无线电台有许可证……我们并不想给热心于无线电实验的年轻人泼冷水。他们大部分人年轻有才,自己建造了自己的无线电台。但如果人们认识到他们的干扰有时是多么严重,在有船遇险的时候会造成多大的代价,就可以理解必须采取某种行动。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是发放联邦许可证。
民用无线电的滥用导致的“泰坦尼克号”悲剧"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当这个庞然大物发出求救信号说它撞上了冰山的时候,美国东海岸所有的无线电台立即炸了锅,各种猜测和谣言从一个电台传到另一个电台。"泰坦尼克号"的船主白星轮船公司在设法对当时的情形作出解释时,业余无线电台成了现成的替罪羊。"白星轮船公司的办事处向总统报告说,没有办法靠无线电获得任何可靠的消息,因为闯入信号区的无线电台数量太多,业余电台又不断干扰。"《纽约先驱报》这样报道说,"'泰坦尼克号'的灾难刚一从海上传来,沿岸量程内几乎所有的无线电台都开动起来,发送、接收,丝毫不顾及他人。结果是一片乱哄哄的杂音,只能从中随意拼凑起一些失真的、内容不准确的电报向焦虑的世界宣布。"威廉·霍华德·塔夫脱(William Howard Taf)总统在白宫召开特别会议,讨论对无线电进行管制的问题。但《纽约先驱报》的文章说:"不需要争论,因为'泰坦尼克号'的惊人惨剧,加上阻碍救援工作,影响准确报道的无线电乱象,这些本身就是证据,说明管制刻不容缓。"海军总工程师哈奇·科恩(Hutch Cone)告诉《纽约先驱报》:"如果有什么能够证明必须对无线电进行管制的话,那就是这个事件。"
后来发现,真正的问题是"泰坦尼克号"的乘客发出的电报数量太多,船上的报务员没有理会附近的一条船"苏格兰号"发来的问候电文,里面警告说该海域有冰山。他反而告诉"苏格兰号"的报务员关机,不要阻碍他发送电报。于是,"苏格兰号"关闭了电台,结果没有听到"泰坦尼克号"的求救信号。"泰坦尼克号"灾难发生后,美国于1912年通过了《无线电法》,引进了处理船只求救信号的新规则,包括实现频道标准化,并要求无线电台旁任何时候都必须有人看守。法律还规定了对业余无线电台的严格限制,要求发报机必须申请许可,把业余电台的波长限制在200米以下,并对业余电台的发送能力、地点和活动时间都作了限制。无线电的业余用户和商业及军方用户之间第一次划出了清楚的分界线。
无线电法还赋予了总统"在战时或发生公共危险或灾难的时候"关闭无线电台的权力。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后,海军奉命确保各个无线电台
尊重美国的中立立场。海军为执行这一命令采取了各种措施,包括关闭了不少业余无线电台。当美国于1917年参战的时候,就连使用接收器都被禁止,完全停止了业余人员对无线电设备的使用。1919年禁令取消后,无线电爱好者热切地希望重拾他们过去的事业。战争期间,技术得到了改进,特别是发明了使用真空管的连续波发射机,这样,无线电信号不再只是莫尔斯电码的点和画,而且也可以传送声音,使无线电话成为可能。
无线电黄金时代的结束雨果·根斯巴克在《电气实验者》杂志上写了一篇题为"业余无线电的回归"的文章,宣称:两年前我们把电台收起来的时候,已经听惯了心爱的发报机那笛声一样响亮急促的点和画的声音。但战争改变了一切——甚至改变了无线电,因为现在无线电话已开始流行。先前我们在耳机里只能听到嗒嗒的响声,现在太空中到处皆是人的声音,远远地越过大地,不,越过海洋。随着时间的推移,点和画的声音将越来越少,我们的天线将收到越来越多人的声音,这也是理所应当……虽然我们中间无疑会有很多人坚持用点和画,但可能很快大多数人会开始使用无线电话。
《西雅图每日时报》(Seattle Daily Times)在"孩子的无线电又用上了"这个大标题下,表示了对业余无线电重生的期待。它宣称:"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有美国这样庞大的业余无线电人员的大军。据估计,战前美国各地散布着至少17.5万架业余电台。现在和平有了保证,这个数字也许会更大……美国的孩子有了更好的远程联络的设施,在某个意义上成了世界公民。从他可能是在书房里攒造的家庭电台中,他获得了在前一代人看来是神奇的力量。"
然而,从莫尔斯电码到音频的转变将要完全改变无线电的运作方式。它原来是报务员借以互相聊天的双向媒体,战后却迅速演变为高度集中的单向广播媒体。根斯巴克的《业余无线电的回归》(Amateur Radio Restored)以"无线电业余爱好者万岁!"为结束语。但就在他写下这些字句的时候,开放的双向无线电的黄金时代事实上已近尾声。